百家姓一個姓氏出了两位英雄,一個7下西洋,一個收复台灣
周宣王把他的小弟姬友百樂,分封在郑地(今天的陕西华县),創建了郑國,他就是汗青上的郑桓公。厥後他的兒子郑武公由于帮忙周平王东迁有功,又被犒赏了今天的河南荥阳到密县之間大片处所,在那邊創建了新的郑國。公元前375年,郑國被韩國所灭,郑國的後报酬了怀念祖國,就以國名為姓,即為“郑氏”。郑氏的鼻祖是郑桓公,鼻祖地為河南荥阳。依照現今生齿排行,郑氏排23位。
郑氏名流:
郑和,明代聞名的帆海家。他本姓马,叫马和,開初在燕王朱棣的府中當宦官,人称“三宝宦官”。厥後由于随着朱棣打全國有功,被朱棣赐姓“郑”,人称郑和。相傳朱棣為了寻觅建文帝朱允炆,派郑和七下西洋,远航西承平洋和印度洋造访了30多個國度和地域。固然建文帝没找到,可是客觀上對明代的和平交际政策,登山護膝推薦,成长海外商業,傳布中汉文明,開辟亚洲和非洲之間航线,都起到了必定踊跃感化。
郑樂成,明代末年的一名上将军。曾是南明時代的抗清名将。公元1661年仲春,郑樂成带领将士数万人,巨细船只数百艘,颠末八個月的战役,克复了台灣。
郑板桥,名“燮”字板桥,本籍姑苏,是“扬州八怪之一”。他的诗、书、画三绝,擅画兰、竹、石、松、菊等植物,此中最爱画竹子。“可贵胡涂”是他的一句平平有味的名言。
名流佳作:
郑板桥的题画诗:《竹石》
咬定青山不放松, 立根原在破岩中。
千磨万击还坚劲, 任尔工具南冬风。
《题画诗》(清)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,全凭老竿為搀扶; 来岁再有复活者,十丈龙孙绕凤池。
《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》 (清)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間痛苦声; 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關情。
针言典故:
“郑人買履”畴前有一個郑國人想買一双鞋子,就先在家里拿根绳索把本身双脚的尺寸量好,然後上街買鞋。到了集市上,他選好一双鞋想量量尺寸符合不,成果一掏兜,發明量尺寸的绳索忘在家里了,就赶快跑回家去取。等他拿着绳索连跑带颠地来到集市上,發明集市早已散了。因而鞋没買成。這時候阁下有人问他:“你怎样不消本身的脚试鞋呢?”你猜這位年老说甚麼:“他只信赖這条量脚的绳索,不信赖本身的脚。”
這個针言是用来嘲讽只信教条,掉臂現实的人。
其他含有“郑”字的针言另有:慎重其事郑卫之音郑人争年
含有郑字的歇後语:
郑人買履——忘了尺(吃)
名流轶事:
“郑樂成克复台灣”
台灣自古以来就是中國的國土。公元1642年,荷兰占据了台灣,對台灣履行残暴的殖民统治。郑樂成于1661年3月,親身带领两万五千名官兵,巨细战船数百艘,从福建金門料罗湾動身,经澎湖,在台灣赤嵌(今台灣台南)四周的禾寮港登岸。郑樂成的部队用火船击沉荷兰人的舰只“赫克托号船”,击毙荷兰侵犯军头子和一百一十余名官兵。郑樂成又用断水法子强逼赤嵌城的荷兰守军降服佩服。随後郑樂成批眉毛增長液,示部队围困台灣城。這年9月荷兰當六合彩研究院,局派十二艘战船和七百二十五名流兵,达到台灣城,与郑樂成部队苦战,被郑樂成击退。郑樂成在围困台灣城八個多月後,于1662年1月,用火炮轰击台灣城东的乌特利支堡,并进攻台灣城。13日,荷兰殖民者终究签定降服佩服书,不久即率残部分開台灣。郑樂成克复了被荷兰殖民者占据近四十年的台灣岛。
頁:
[1]